中国近代保险史保险知识传播与保险学研究(下)
点击上方“中国保险学会”可以订阅!
本文字数:948字
阅读时间:2分钟
五、保险理论的发展
财产保险理论。民国时期,保险学界对水火险基本原理、风险控制、水火险公司经营等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水险方面,学界一般按保险标的分为四大类:货物保险、船舶保险、运费保险和利益保险。其中货物保险和船舶保险研究较多,主要是对保单所载可保风险进行解释及说明。在火险方面,学界对火险类别、损失评估、保费计算、火险经营注意事项、责任限制等也做了不少讨论。
关于农业保险,保险学界介绍了农业保险的定义、效用、种类等。关于农业保险的经营,学者们讨论了保险合作社、政府强制经营、政府入股等模式的优缺点,家畜保险特别是耕牛保险也很受关注。此外,关于信用保险、战时兵险等,学界也有一定的涉及。
王效文(1893——1955),民国保险学理论先驱,曾任教复旦大学等院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先后在中央政法干部学校、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任教,同时兼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专门委员。
人寿保险理论。保险学界解释了人寿保险内涵,分析了人寿保险的效用,对定期保险、终身保险、限期缴费保险、生死合险、分期赔偿保险、联合人寿保险和年金等人寿保险形式进行了介绍,为人寿保险经营和投保提供参考。保险学者还分析了中国人寿保险滞后的原因,主张通过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加强政府监管、改进公司管理等措施发展人寿保险事业。
学者们对人寿保险信托也进行了理论探索,涉及人寿保险信托的功效、种类特点等。保险学界还梳理了简易人寿保险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功效与经营特点,并针对简易寿险经营上的困难,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社会保险理论。保险学者介绍了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和理念,分析了社会保险的意义,讨论了社会保险的内容、种类、实施方式等,指出社会保险通常包括伤害、疾病、分娩、健康、养老、残疾、死亡以及失业等项,尤以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失业保险和老废保险为主。围绕在中国开办社会保险问题,学界提出了诸多设想和方案。
中国近代保险理论基本上是对西方保险理论的移植,相关研究大多是对西方保险理论与知识的援引、介绍和阐释。但在借鉴西方保险制度与理论体系的同时,中国保险学界也尝试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围绕保险制度的本土化进行探索,初步构建了中国保险学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民国时期部分保险学著述
本文节选自《中国近代保险史》。
编辑:于小涵
首先,本书对19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近代保险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大量发掘、利用档案、报刊等各种中外文献,在充实的资料基础上,对中国近代保险业的相关史实进行了辨析,分阶段考察了中国保险业的演变进程,全面论述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较为细致地展示了这一阶段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发展面貌。
其次,本书对一百多年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和认识。该书将中国保险业的演变进程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乃至社会观念变革结合起来进行认识,既揭示西方保险业对中国近代保险市场的控制和垄断,也考察了民族保险业跌宕起伏的演变过程,还探讨了保险制度在中国的移植及其本土化问题,等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新意的学术观点,中国近代保险史保险知识传播与保险学研究(下)对中国保险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具有启发意义。
最后,就内容而言,这本书既有对保险企业的考察,也有对保险市场的探析,除了介绍外商保险业和华商保险业的发展历程,还关注到保险同业组织、保险监管制度等以往研究中较少注意的方面。此外,书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保险制度和保险事业进行了专门介绍,对现代保险知识在中国的建构过程和保险学术研究等也做了专题论述,更全面地呈现出1949年前中国保险事业的丰富面貌。
总之,该书既是对二十多年来中国近代保险史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也为下一步中国保险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起点与讨论平台。
中国保险学会
构建保险大社区
微信:iicbxzx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若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谢谢!联系QQ:2760375052